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新能源  >  产业资讯 > 正文

Mysteel:两会解读|多次提及碳排放 中国必将坚定不移发展新能源!

在两会政府报告中,多次提及碳排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未来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为了中国未来百年发展,未来必会坚定不移的发展新能源。

一、动力电池

中国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连续四年冠居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未来还有星辰大海等着我们。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一方面将其归功于创新,“宁德时代建立了涵盖材料体系、系统结构、智能制造、商业模式的创新体系。”另一方面,则是先人一步的战略布局。

曾毓群表示早年对汽车动力电池的“涉水”成就了今日宁德时代,而如今对产业的前瞻则需一如既往。“锂电行业到2025年将迈入TWh时代,如今宁德时代瞄准三块业务:一是以可再生能源和储能为中心,替代固定式化石能源;二是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移动式化石能源替代;三是以电动化+智能化核心的应用场景,如无人矿山、电动重卡、电动船舶等。”

为此,宁德时代成立了21C创新实验室,研发投入33亿,力争在3-5年内,实现实验室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中国动力电池必将在世界的舞台站稳脚跟。

二、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是近几年两会中频繁提及的热词,也是汽车产销中增长的强劲板块。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增长7.5%和10.9%。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预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0%。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以下简称《产业发展规划》),在发展愿景中指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议案中重点强调了跨境物流的重要性。他认为,随着欧洲等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在海外获得更多发展机会。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跨境物流需求需要得到满足。中国新能源车出口主要通过海运方式,周期长且面临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气候、线路安全性、海运环境恶劣带来的腐蚀隐患),在运输过程中也带来了大量碳排放。相较海运和陆运,铁路运输有巨大的优势,尤其在长距离运输方面,在经济性、稳定性和碳排放方面全面超越海运与陆运。“中欧班列为汽车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物流线路,以便中国车企出口海外,从而在新能源汽车需求高涨的欧洲地区率先占领市场。”李书福建议,还应解决货车电动化法规障碍,实现物流行业电动化转型的提速。

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大背景下,应及早做好顶层设计,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快速发展。为此,王凤英在议案中建议,制定5年-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规划;扶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向全球发展;搭建自主的全球化供应链体系,提升新能源汽车整体“走出去”实力;拓展国际经贸合作,带动企业互利共赢;制定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全球化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

三、充电设施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如何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用户充电顾虑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现在私人充电桩建设主要面临进小区难的问题,有物业及业委会以电力容量不足、安全性等问题不配合或阻挠业主在居民区安装私人充电桩,由此衍生出充电难、充电贵、加剧里程焦虑等。“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国车桩比例约为3:1,充电的便利性不足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认为,快速充电技术不完善也影响了充电的快捷度,目前充电快则需要40-60分钟,慢则需要8-10个小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稳步发展,推动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事实上,我国已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相关产业。其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推进充换电设施分类建设,明确居民区智能有序慢充为主,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快充为主的模式,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也提到,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与能源设施统筹布局规划建设,充分考虑煤炭、油气、电力等各种能源输送特点,强化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减少能源资源消耗。

四、回收利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表示:“加强对废旧动力电池的综合利用、再生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利于保障资源安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包括动力电池在内的技术进步。但新能源动力锂电池的使用年限一般为5~8年,有效寿命为4~6年,目前第一批投入市场的动力锂电池已经逐渐进入退役期。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2020年国内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将超20万吨(约25GWh),未来几年,这一数字还会呈现指数级增长,预计到2025年累计退役量约为78万吨(约116GWh)。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中的钴、镍等重金属元素,电解液中的酸性有机物,负极中的碳材料等,如果处置不当,随意丢弃,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特别是重金属一旦渗入土壤,数十年都难以恢复,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只有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特别是电池报废后的循环再生利用,才能真正发挥这一绿色产品的环保效果,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在动力锂电池的再生利用方面,工信部也曾发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即业界俗称的“白名单”。截至目前,共有两个批次27家企业进入了“白名单”。但在实际调研中,上述进入“白名单”的企业还面临着收不到旧电池、拿不到进项票、赚不回成本钱三大挑战和压力。

针对上述动力电池再生利用存在的困境,张天任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要严格回收再生企业的准入门槛,支持“白名单”企业做大做强。其次,针对规范回收企业缺少进项票的问题,张天任建议给予税收抵扣。具体来看,在终端产品销售上给予8%的增值税抵扣,缓解合规企业因采购无票电池带来的处理成本压力。最后,张天任建议,向合规的磷酸铁锂再生利用企业提供政策补贴。针对磷酸铁锂电池处理“成本倒挂”的问题,可按1500~2000元/吨的标准给予回收处置补贴或税收优惠,以提高处置企业处理磷酸铁锂电池的积极性。

五、储能

随着新能源迅猛发展,清洁能源占全省电力装机比重超过88%,青海省调峰能力基本饱和,“十四五”时期清洁能源装机将突破4000万千瓦,据估算需800万千瓦的调峰电源,清洁能源大发展与省内消纳不足矛盾凸显,青海省储能建设需求迫在眉睫。为此,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住青全国政协委员星占雄建议,推进青海国家储能先行示范区加速建设。

星占雄表示,青海建成、在建、谋划的储能种类比较齐全,有正在运行的光热储能、有正在建设的新能源+4类16种储能技术等,还有省上正在建设的储能实证基地对多个储能技术的类比研究,为后续储能项目提供优化设备方案。目前,青海建设储能先行示范区具有独特优势和基础。但在储能发展方面也面临着新型储能成本仍然偏高、储能市场身份尚未明确等突出问题。

星占雄建议,支持青海建设先进储能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实验室建设纳入国家相关规划,推动尽快落实建设,在青海乃至全国储能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对青海省储能先行示范区行动方案提出的储能技术实证基地、黄河上游梯级电站大型储能工厂、发电侧共享储能、抽水蓄能等重大示范工程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完善电力市场机制,逐步改变基于资产属性的“一刀切”,转而采取基于功能定位的储能监管方式,鼓励第三方储能服务等商业模式创新,助力储能在电力市场中实现多元应用价值。

新能源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步入正轨,在坚定不移的控制碳排放的情况下,随着未来政策、环境等多重利好下,未来中国必将坚定不移的新能源。

资讯编辑:王鑫泰 17714551262
资讯监督:周历 18355440425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